組織機構/年會活動: 中國交易銀行50人論壇 中國供應鏈金融產業聯盟中國供應鏈金融年會 中國保理年會 中國消費金融年會 第三屆中國交易銀行年會

中央一號文件對期貨品種影響全解讀

時間: 2018-02-06 18:18:36 來源: 要資訊  網友評論 0
  •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出爐: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出臺。以往的中央一號文件講農業問題、講農村經濟發展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的20個字5個方面的總要求

本文來源:要資訊


摘要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出爐: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出臺。以往的中央一號文件講農業問題、講農村經濟發展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的20個字5個方面的總要求,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于期貨而言,關注重點在于:


(一)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


(二)繼續強調種植面積調減


(三)積極參與全球農業貿易規則制定


(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五)優化養殖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


(六)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2018年一號文件對期貨品種的影響


我們依舊保持去年的態度,農業供給側改革對農產品整體價格有所支撐,但幅度不如黑色,不具備工業供給側改革背景、改革路徑、改革速度、執行預期,且農產品還特有國儲庫存用以平抑價格。


重點關注國儲庫存已經去化,未來可能緊缺的菜油與其他油品之間的跨品種套利機會。


玉米2018年震蕩為主,繼續上漲空間有限,上方有國家拋儲壓力,以1月以來的央儲輪出為例,繼續上漲國家將加大拋儲力度。下方高粱雙反調查等中美貿易對話開啟。未來,大麥、大豆、是否雙反仍需關注


2018年我國養殖的規?;?、集中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相應的全價料市場占比也會越來越大,有利于長期蛋白飼料原料消費增長。前期持有買粕拋油套利的繼續持有。


一號文件總部署:“五個新”“一增強”“四梁八柱”


以往的中央一號文件講農業問題、講農村經濟發展比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的20個字5個方面的總要求,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是,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中央一號文件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概括為“五個新”和“一個增強”,即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以鄉風文明為保障,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以治理有效為基礎,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以生活富裕為根本,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以擺脫貧困為前提,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


二是,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政策舉措。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突出“四個強化”,即以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強化制度性供給;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強化人才支撐;健全投入保障制度,開拓投融資渠道,強化投入保障;制定國家鄉村戰略規劃,強化規劃引領作用。


三是,要求把黨管農村工作落到實處。文件提出,要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壓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考核,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體現到各個方面,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確立起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四梁八柱”,可以說內容亮點多、政策突破點多、工作的重要抓手多?!八牧喊酥笨梢愿爬椤鞍藗€有”,即有國家戰略規劃引領、有黨內法規保障、有日益健全的法治保障、有領導責任制保障、有一系列重要戰略重大行動重大工程作支撐、有對農民關心的關鍵小事的部署安排、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給、也有對解決“錢從哪里來”問題的全面謀劃。


一號文件歷史回顧及18年工作重點

中國農業從計劃經濟轉向放開農產品價格,05年啟動最低收購價,開始十年的收儲歷程,當然農產品因國家托底收儲而呈現高價高庫存。14年棉花、大豆不再收儲改為直補,15年菜籽收儲權利下放,玉米收儲價首次降低,農產品經歷了幾年的價格重挫,疊加前幾年全球農產品價格低迷,農產品價格已然回到了歷史低點。


在2016年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農業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玉米轉種大豆,面積縮減3000萬畝。2017年供給側改革第二年,面積縮減約為2050萬畝。棉花、白糖、玉米、菜油去庫存力度較大。農業與黑色不同,糧食安全攸關百姓,供給側改革始終都要圍繞“穩、進、新”來開展。2018年,一號文件進一步深化改革,并提出鄉村振興政策。


一號文件的“六大重點”


(一)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


2017年供給側改革第二年,國儲品種繼續去庫存,各去庫存顯著,具體如下表。從18年來看,玉米庫存依舊壓力較大,仍有1.79億噸庫存待消化,其余國儲庫存壓力不大。2018年一號文件繼續強調過去兩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通過完善拍賣機制、定向銷售、包干銷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表明國家去庫存的決心,今年1月以來,針對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國家提前啟動央儲輪出,也是這一思路的反映。隨著國儲庫壓力銳減,我國農產品定價趨于市場化、國際化,農產品價格在全球大供應的背景下以偏弱為主。

(二)繼續強調種植面積調減


1月30日農業部發布的《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其中再次提出鞏固玉米調減成果,繼續調減“鐮刀彎”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面積;在2016年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農業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玉米轉種大豆,面積縮減3000萬畝。2017年供給側改革第二年,面積縮減約為2050萬畝。雖然說國家繼續調減,但種植收益偏向于玉米,預計18/19年玉米種植面積將有所抬升。


(三)積極參與全球農業貿易規則制定


通過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和農業貿易規則制定,促進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農業國際貿易秩序,通過一系列措施,擋住谷物的進口。


在2016年1月啟動對DDGS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之后,在2018年2月4日一號文件公布的同時,國家商務部啟動對高粱的雙反立案調查。


2016年1月啟動對DDGS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


在過去幾年高企的內外玉米價差之下,DDGS作為玉米深加工即玉米酒精的副產品,DDGS內外價差同樣巨大,帶動進口大幅增加,國家海關數據顯示,2013和14年國內進口量在維持在56萬噸左右,2015年飆升至681萬噸,2016年在雙反調查和內外價差大幅收窄的帶動下,DDGS進口量大幅下降至307萬噸,2017年再度大幅下降至39萬噸。


DDGS雙反調查的流程與稅率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雙反調查立案調查后2個月內處于貿易保護期,保護期后即立案調查第三個可能征收臨時雙反關稅,4個月,特殊情況下9個月,1年后公布裁定,特殊情況下延遲半年,最終裁定之后可追溯征收3個月雙反關稅。當時DDGS雙反調查程序如下,2016年1月13日國家啟動雙反調查,9月23和28日公布初裁決定,自2016年9月23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的干玉米酒糟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均為33.8%)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自2016年9月3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的干玉米酒糟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從價補貼率(10.0%-10.7%不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 2017年1月11日發布最終裁定,決定2017年1月12日起,對DDGS征收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稅率分別為42.2%-53.7%及11.2%-12.0%不等,征收期限為5年。當時DDGS由于在初裁之后征收臨時反傾銷與反補貼保證金,未再追溯征收雙反關稅。


2018年2月4日國家商務部啟動對高粱的雙反立案調查


高粱作為玉米的飼用替代品,其進口同樣大幅飆升,國家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進口8.66萬噸,2013年進口107.8萬噸,2014年進口578萬噸,2015年進口1073萬噸,2016年受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大幅下跌帶動,進口量下降至665萬噸,2017年繼續下降至506萬噸。


預估:高粱雙反調查的流程與稅率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參考DDGS案例來看,高粱雙反調查自2018年2月4日起立案,2018年4月4日之前為保護期,可能在2018年10月公布初裁決定,征收臨時雙反關稅保證金,這意味著2018年11月之前高粱進口影響或相對有限,最新USDA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美國高粱累計銷量517.86萬噸,其中對中國銷售391.51萬噸,對未知目的地銷售111.10萬噸(根據美國高粱出口占比推斷,其中大部分銷往中國);出口裝船238.05萬噸,其中對中國裝船227.86萬噸。據此來看,2017/18年高粱進口仍可能高達450萬噸以上,較前一年度下降幅度或有限,當然,考慮到過往雙反調查多由相關產業申請發起,而此次雙反調查為商務部直接發起,后續執行可能相對嚴格,可能在2個月保護期后即征收臨時雙反關稅,如是,則影響力度可能更大。


最終裁決可能在2019年2月4日,特殊情況下在2019年8月4日公布,雖然2011年第一次針對DDGS的雙反調查在一年之后未能確立,但考慮到當前去庫存政策和中美貿易關系的大背景,我們預計征收雙反關稅的概率較大,對應2018年11月之后的高粱進口有望大幅萎縮。當然,更值得重點留意的是,后期國家會否提出針對更多農產品的雙反調查,如同為玉米飼用替代品的大麥,甚至是中美貿易中重要的品種大豆。

(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國是以水稻、小麥為主糧,目前這兩個品種仍然有大量的國儲庫存,并繼續實行收儲政策。玉米盡管在去庫存階段,但庫存依舊是安全的。大豆國儲庫存偏低,因此,品種種植方面,玉米減面積部分轉種大豆,并在轉基因安全管理方面嚴控,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2016/17年我國國產大豆增產130萬噸至1420萬噸,進口大豆9349.5萬噸,進口依存度仍然居高不下。2017年我國還對進口大豆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管理的政策:6月質檢總局針對進口大豆流向食品領域和種用市場,嚴查港口進口大豆流向。10月下旬國務院修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跨國企業向中國出口大豆必須獲得轉基因安全證書,原有的轉基因證書申請流程發生了一些變化,強化農業部審批職能,未取得GMO證書的大豆將無法進入國內。12月20日USDA稱2018年1月1日起,中國將只允許進口雜質率不超過1%的美國大豆,此前規定雜質率為1-2%。


從國家鼓勵國產大豆播種面積增加到對進口大豆強化管理,正體現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我們預計2018年類似政策還將延續。在國家繼續強調非優勢產區玉米種植面積調減的背景下,我們預計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有望穩步增加。


(五)優化養殖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優化養殖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環保在2018年仍然會影響飼料和養殖行業。從2016年起,環保就對壓榨—飼料—養殖產業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油廠角度,壓榨商是耗電大戶,環保整治將迫使油廠選擇更為清潔的能源供能,油廠的停機限產預計在2018年仍可能看到。


從飼料廠角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廢氣、廢水污染將進一步改善。養殖環節則更為明顯,南方水網密集區域的豬場拆遷,企業環保投入加大是大勢所趨。另外隨著散養戶逐漸退出市場,我國養殖的規?;?、集中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相應的全價料市場占比也會越來越大,有利于長期蛋白飼料原料消費增長。


從養殖角度,18年一號文件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推動畜牧業在農業中率先實現現代化,是畜牧業助力“農業強”的重大責任;帶動億萬農戶養殖增收,是畜牧業助力“農民富”的重要使命;開展養殖環境治理和草原生態保護建設,是畜牧業助力“農村美”的歷史擔當。


18年一號文件指出“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2017年至今,《畜禽糞污資源源化利用行動方案(2017-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范(試行)》、《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等文件的相繼出臺,專門針對豬屁股后邊這點事給出了指導意見和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前一年達到100%。


1、從養殖角度,畜牧業取得的成就——“三提升、四優化”


1)規?;教嵘?。2017年畜禽養殖規?;蔬_到58% 左右,比 2012年提高 9個百分點,規模養殖已經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中堅力量。


2)生產效率提升。生豬飼養和蛋雞飼養的飼料轉化率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10.5% 和10.2%,奶牛平均單產由5.6噸提高到7噸,平均每頭母豬年提供肥豬數由 13.4頭提高到16頭。


3)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全國飼料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7.4%,比2012年提高1.7個百分點,生鮮乳中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長期保持100%。


4)生產結構優化。糧改飼試點面積擴大至1300多萬畝,新型種養關系加快構建,草食畜牧業蓬勃發展,整體飼料轉化率在提升,更有利于節水、節糧、節地,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5)區域布局優化。生豬養殖北移西進,蛋雞養殖東擴南下,水網地區生豬飼養密度有效緩解,南方長距離調運雞蛋的情況逐步改善。


6)經營主體優化。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乳品企業 20強市場占有率超過 55% ,35家百萬噸級飼料企業的產量占比達62%,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崛起,一體化經營迅速發展,產業鏈的協調性大大增強。


7)生態環境優化。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較2012年提高1.5個百分點,天然鮮草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0億噸以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全面建立,綜合利用率達60%以上。


2、從養殖角度,畜牧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1)從全球化競爭的大趨勢看,效率仍然不夠高。


眾多的小散戶拉低了畜牧業生產的整體水平,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上市肥豬比國際先進水平少8-10頭,畜禽飼料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10%以上,奶牛養殖成本比發達國家高 40%以上,畜產品生產成本高,競爭力不足,資源利用不充分。


2)從興農強牧的大格局看,體系仍然不完善。


面向養殖場戶尤其是散養農戶的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畜牧業產加銷聯結關系松散、利益分配失衡,畜產品加工流通發育滯后,肉類和蛋品深加工比重低于發達國家25-30個百分點,增值空間受到很大制約。


3)從可持續發展的大戰略看,結構仍然不平衡。


農牧結構上種養分離,區域結構上與資源環境匹配度差,畜種結構上“一豬獨大”的耗糧型結構特征明顯,產品結構上高端產品和特色產品生產跟不上市場需求,功能結構上生產強生態弱。


3、從養殖角度,畜牧業的規劃:


17年一號文件提出生豬養殖轉戰東北玉米主產區,并設立了2020至2025年為完成5300萬頭產能,17年已經有部分遷移東三省的養殖企業生豬開始出欄,例如溫氏、牧原、雛鷹農牧、天邦等。以黑龍江省為例,2017年初至9月底,全省"兩牛一豬"規模場建設項目共計560個。截止9月30日,已有530個建設項目開工,開工率94.6%;這些開工建設的項目中,已竣工項目281個,占開工項目的53%。因此,初步估算,至2025年,東三省僅上市集團的生豬出欄量就達3200萬頭,約占東三省年出欄量的50%,集約化程度較高。

(六)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2018年一號文件提出,“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一方面,肯定了保險在農業中的應用;另一方面,進一步肯定期貨,尤其是場外期權對產業推動的作用。


1、  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保險方面,一號文件指出“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探索開展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p>


完全成本保險是在完全保障物化成本基礎上,將中低勞動成本納入到保障范圍,隱含了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的平均價格,體現了農民的物權收益和勞動力收益,有助于解決目前存在的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低、對農民吸引力弱等現實問題。


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是調動農村種糧的積極性。隨著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為確保種糧農民收入穩定,可以加快研究探索建立種糧農民收入保險制度由傳統的政府直接干預市場向用保險等市場化手段調整轉變,通過合理設定收入保險的保障水平,構建種糧收入的安全。


從國際經驗來看,與物化成本保險相比,完全成本保險包含了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是一種帶有準收入性質的保險。而收入保險則是為因自然災害、價格波動或者二者共同導致農業生產者一定程度的收入損失提供補償。與完全成本保險相比,收入保險的保障程度更高。農產品收入保險是美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已覆蓋了美國78%的農作物面積和約130個作物品種。數據顯示,美國農業收入保險保費金額占農業保險總保費的比重高達83%,農民參保率也在80%以上?!笆杖腚U”產品規避了農民最擔心的受產量、價格、災情等因素影響導致收入減少的風險,起到了“定心丸”作用。


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是從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出發,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的功能作用。今年聚焦三大主糧作物,更加側重保障國計民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此外,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農業保險的發展,既要顧及小農戶的需求,更要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高的風險保障,可以針對不同主體不同的種養殖特點、風險偏好及農業保險需求特征,設計不同的農業保險產品,以提高他們的農業保險需求,即對“小散戶”提供國家全額補貼保費的巨災型農業保險,提供基本風險保障;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多層次的高保障收入型保險。


目前的開展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2017年,大商所在組織開展的“保險+期貨”試點中,在大豆、玉米品種上開展了9個收入保險試點,在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功能、保障農民收入、助力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計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  “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保險是將風險從農民手中轉移至期貨期權市場,因此,農業保險與期貨期權對沖密不可分。


2015年,大商所在場外期權試點的基礎上首創“保險+期貨”模式,引起廣泛關注。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各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和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到2017年,大商所試點項目達到32個,覆蓋了7個省區,8家保險公司聯合25家期貨公司為70.8萬噸玉米和11.5萬噸大豆提供了保險保障?!氨kU+期貨”模式迅速復制推廣,棉花、白糖、天然橡膠等價格或收入保險在全國紛紛登場。


國內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在2017年共開展了79個試點項目,總試點規模80萬噸,交易所的補貼額度也達到1.3億元。2017年華泰期貨場外期權交易量穩步增加,全行業排名第一,全年名義金額接近1900億元,占市場份額超70%。從期權應用上來看,絕大多數交易來自于服務實體經濟的業務模式,例如:產業客戶的套期保值、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保險+期貨”項目、“嵌套期權的結構性貿易”、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保價服務等,切實為農戶、為農產品企業解決了長期困擾其發展的一些問題。


“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期權”與原有方式的差異——基差貿易


新方式與舊方式的差別在訂單農業采用基差貿易方式,保障農民糧食銷售對象提前確定、銷售價格靈活選擇。


以基差貿易合同的方式實現了“訂單農業”,進一步延伸了“保險+期貨”的保障范圍。試點九三集團以大豆收購方參與到“保險+期貨”試點中,以“期貨+基差”的方式為當地農戶提供了糧食收購合同,提前確定收購農民的大豆,農民可以在約定期限之前的任一交易日收盤前選擇當日期貨價格實現定價?!坝唵无r業”與收入保險相結合,為農民種地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基差采購模式的優點就在于農戶可以通過期貨盤面價格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價格售糧,銷售方式更靈活、便捷。將基差貿易模式從銷售端推廣到采購端,讓農民的糧食銷售渠道有了確定性,能更好地保障農戶利益、助力農戶銷售糧食,使農民運用期貨成為可能。同時,這種模式也有助于企業鎖定貨源、降低成本。


至此,基差貿易從油脂油料端擴展至所有農業品種。


2018年一號文件對期貨品種的影響


我們依舊保持去年的態度,農業供給側改革對農產品整體價格有所支撐,但幅度不如黑色,不具備工業供給側改革背景、改革路徑、改革速度、執行預期,且農產品還特有國儲庫存用以平抑價格。


重點關注國儲庫存已經去化,未來可能緊缺的菜油與其他油品之間的跨品種套利機會。


玉米2018年震蕩為主,繼續上漲空間有限,上方有國家拋儲壓力,以1月以來的央儲輪出為例,繼續上漲國家將加大拋儲力度。下方高粱雙反調查等中美貿易對話開啟。未來,大麥、大豆、是否雙反仍需關注


2018年我國的養殖規?;?、集中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相應的全價料市場占比也會越來越大,有利于長期蛋白飼料原料消費增長。前期持有的買粕拋油套利繼續持有。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  驗證碼:
熱點文章
中國貿易金融網,最大最專業的中文貿易金融平臺
色欲人妻综合AAAAA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