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2月27日在商務部舉行的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各環節,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做出了積極貢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疊加春節假期因素,我國各類企業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復工復產都面臨交通物流受阻、人力資源緊張、上下游復工不同步、防護用品緊缺、經營成本增加等困難。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提出要加強同經貿伙伴的溝通協調,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突出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商務部連續印發了《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外資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關于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推動商務領域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等多份政策文件,持續指導各地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在投資、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影響。目前這些措施已經開始收到成效。如上海市加大對重點外資企業支持力度,840家重點外資企業監測顯示,截至2月25日,復工率已經超過99%;上海市政府組織力量,從2月25日開始,將用半個月時間走訪在滬7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重點外資企業,深入現場為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廣東省發揮“省長聯系跨國公司直通車機制”作用,從物流、勞動力、原材料、防控物資四方面加強協調服務,積極回應沃爾瑪、LG、達能、嘉吉、東麗等40家跨國企業和相關商會反映的困難和訴求,目前相關問題已得到協調解決,巴斯夫等外資大項目已復工建設。“外資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將很快逐步得到解決?!弊陂L青分析稱,從長遠和總體上看,疫情對供應鏈、產業鏈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短期的,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疫情影響而改變,當前也并沒有出現供應鏈、產業鏈因疫情影響向國外大規模轉移的現象。不過,宗長青也指出,一般來說,跨國投資者的投資經營決策是長期的、綜合性的、戰略性的,短期的疫情影響是有限的,但也不排除做出一些應急性的、戰術性的調整。近日中國美國商會調查顯示,55%的受訪企業認為,目前判斷疫情對3—5年經營戰略的影響為時尚早;34%的企業認為不會有影響。多項調查和研究顯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戰略沒有改變,仍然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發展前景,有些正在繼續加大對華投資。宗長青說,下一步,將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多措并舉,進一步加強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和支持。一是加強分類指導、精準幫扶,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外資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協調推動汽車、電子等領域外資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同步復工;二是保護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保障各級政府出臺的支持企業應對疫情影響的幫扶政策,對內外資企業同等適用、一視同仁;三是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推動中西部地區加大承接外資產業轉移力度,指導企業用足用好中西部地區鼓勵類外資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進口關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東部沿海成本高的外資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四是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落實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規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五是研究推出新的擴大開放的政策舉措,進一步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