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銀行科技研究社
沒有一個時候,銀行對業務線上化開展的需求像今年上半年一樣迫切。
銀行業重監管,回顧上半年的銀行業,要同時關注監管和銀行。
1
先看一個數據: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劉斌在《中國金融》上稱,1月27日至5月17日,用戶辦理個人外匯業務1167萬筆,其中線上渠道辦理1072萬筆,占比由2019年的61%提高到92%。
由此可見,疫情期間業務線上化發展之迅猛。這與疫情對業務線上化的推動密不可分,業務開展環境的變化、金融科技本身的快速發展,又帶來了新的監管要求。
監管鼓勵支付結算、外匯、跨境電商、其他銀行業務的線上化和電子化,適應疫情期間用戶的“非接觸”金融需求;同時,支持銀行業加強金融科技在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三農等應用領域的貸款、融資、征信方面的應用。
完整圖見《疫情下的中國銀行業科技應用研究報告》
同時,也發布了多種規范或文件,加強對線上化業務的管控(比如,銀保監會就發布了多項文件,加強對金融違法犯罪行為的管控和數據治理)。
另一方面,年初至今,監管對國內金融科技的全面布局也在持續深化。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試點范圍擴大、具體實施細則也逐步落地;開放銀行相關技術安全要求、個人金融信息安全要求、金融數據安全分級指南等相關文件陸續出臺或即將出臺,為金融科技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這直接加速了銀行業對技術的應用。
2
2月20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支付結算有關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20〕19號),鼓勵銀行通過有效地遠程方式為單位銀行結算賬戶辦理開戶、變更等賬戶業務,并通過遠程方式進行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核準和備案;同時提出,疫情防控期間,銀行可在有效防控風險、準確識別客戶身份的前提下,通過Ⅱ類銀行結算賬戶為客戶發放工資津貼等??删C合客戶需求和風控情況自主確定Ⅱ類銀行結算賬戶限額并告知客戶,等疫情結束后再進行賬戶升級或者根據要求限額。
這一政策變動,極大便利了銀行業在非接觸情況下,利用金融科技,通過業務創新,為用戶提供代發工資的服務。
工行推出“工銀e錢包”全線上薪酬代發工資服務。該服務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將工行的薪酬賬戶開立服務輸出到企業的辦公系統、工行融e聯公眾號、微信小程序或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企業員工無論是否持有工行賬戶,均可在線開立工行電子賬戶用于各類薪酬和補貼發放。截至5月底,已累計服務1000多家客戶,惠及近10萬員工,發放各類薪酬補貼資金超40萬筆。
民生銀行直銷銀行推出基于II類銀行結算賬戶的支付結算服務和功能,與宇通客車展開代發合作,2月20日即完成首期首批代發工作。
光大銀行上線了電子賬戶資金代發業務,基于II類銀行結算賬戶的支付結算服務和功能,為合作伙伴提供電子賬戶。與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ネü疽约昂Dz集團完成對接,通過線上開立II類戶,系統自動發起交易,實現工資款的批量代發。
青島農商銀行推出直銷銀行電子賬戶代發工資服務。企業開通該服務后,員工無需到網點開立實體銀行卡,在直銷銀行完成線上開戶,該賬戶即可作為本人的工資接收賬戶。
在疫情期間,銀行的科技應用不僅僅局限在代發工資這一場景下,而是涵蓋C、B、F、G端等多個領域。
盡管銀行業通過技術應用,提升疫情期間對用戶的服務,但是,在疫情影響下,上半年經濟受挫嚴重,銀行業的風險隨之加大:根據央行發布數據,截至2020年3月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8.75億元,較上年末大幅增加23.7%;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27%,較上年末增加0.29個百分點。
移動支付網在《疫情下的中國銀行業科技應用研究報告——業務表現&案例分析》(下稱“報告”)中,整理了27家銀行一季度的不良貸款變化,如下。
可以看到,與2019年底相比,一季度不良貸款增長快于貸款總額增長,同時,銀行之間分化明顯,在疫情放大鏡下,銀行之間的業務表現差距顯現。
除了不良貸款的表現之外,移動支付網也在報告中整理了多家銀行一季度貸款結構的變化情況、營收等業績表現變化情況。
毫無疑問,今年的疫情大考對各行業都產生了廣泛影響,科技這一生產力的影響更加深入。銀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在各行業中都是靠前的,科技對銀行業的影響更加明顯。對于未來的銀行業,如何利用好金融科技,將技術深入到業務流程中,將至關重要。
移動支付網發布報告,除了梳理分析各銀行一季度業務表現情況之外,也整理了疫情期間監管對科技方面的文件發布情況、銀行在C、B、F、G各領域如何應用技術,希望可以在梳理行業經驗的基礎上,為未來的銀行業科技應用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