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 文 觀察者網 谷智軒
特朗普政府試圖用一份所謂的“實體清單”來扼制華為,使得一些美國企業不得不“跟進”。
彭博社2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博通(Broadcom)等美國芯片廠商已告知員工,在接到進一步通知前不會向華為供貨。
美方的“禁令”一并波及到歐洲——《日經亞洲評論》20日曝料稱,德國芯片供應商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也已暫停向華為供貨。
消息一出,英飛凌股價當天開盤大跌3.8%,同樣受影響的還有意法半導體,股價開盤重挫3.9%。
彭博社報道稱,如果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得到全面實施,可能會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產生連鎖反應。
英特爾是華為服務器芯片的主要供應商,高通為華為的許多智能手機提供處理器和調制解調器,賽靈思銷售用于網絡的可編程芯片,博通則是交換芯片的供貨方。這些芯片制造商的代表均拒絕置評。
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Rosenblatt Securities Inc.)分析師瑞安?孔茨(Ryan Koontz)認為,直到禁令解除,許多全球零部件供應商都會受到影響。
報道指出,據信華為已經儲備了足夠的芯片和其他關鍵部件,足以維持其業務至少三個月的運行。知情人士說,該公司至少從2018年年中就開始為這種可能性做準備,在設計自家芯片的同時囤積零部件。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半導體產業鏈人士消息稱,華為已經在核心部件上有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庫存。去年以來,華為就有所準備,提前做好庫存來應對今年的挑戰,備胎策略也能為華為抵御部分風險。
上周六(18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日媒采訪時,首次就美方的行動作出回應。他表示,“即使沒有高通和美國其他芯片供應商供貨,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span>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