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文/李春輝
來源:中國石油報
在中國石油開展油氣合作最早的秘魯塔拉拉油田,90后石油人已成長為業務骨干;在中亞最早的合作之地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堅守20多年的資深專家仍奉獻不止。在紅海之濱、在亞馬爾半島,每一個中國石油海外人的辛勤工作都訴說著海外業務的艱辛和令人慨嘆的奮斗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截至目前,中國石油海外投資業務已在全球32個國家管理運作著88個油氣項目,形成了涵蓋油氣勘探、開發、管道和煉化的完整產業鏈,在為保障國家油氣供應安全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自身不斷壯大,堪稱我國能源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揚帆四海
規模實力舉世矚目
從1993年開始,中國石油貫徹國家“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方針,開始實施國際化經營。經過25年艱苦創業和快速發展,海外五大油氣合作區已成規模。2017年,海外原油年生產能力已達1.45億噸、天然氣年生產能力380億立方米,產能規模1.75億噸油當量。建成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項目、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氣)項目、伊拉克哈法亞項目等多個千萬噸級油氣田和10多個200萬噸以上級油氣田,委內瑞拉MPE3項目、俄羅斯亞馬爾項目、莫桑比克4區項目等千萬噸以上油氣產能建設項目已陸續投產或正在持續建設中,海外業務規模和質量在央企中保持“領頭羊”地位。同時,海外油氣管道總長度已達1.65萬公里,年輸油能力1.04億噸、輸氣能力674億立方米,橫跨我國西北、東北、西南和東部海上的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基本形成,油氣跨境輸送能力占同期我國進口油氣總量的50%以上。在為國家提供大量天然氣清潔能源,支持國家藍天白云計劃、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國家的同時,有力保障了我國能源需求。
整體運作
有力體現帶動作用
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給的同時,中國石油注重企業自身海外業務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34個項目實現投資全部回收。2014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以來,海外業務堅定實施低成本戰略,大力開展開源節流和降本增效工作。2017年,海外業務完全成本、單位操作費比2014年分別下降25.5%、23.7%,單位操作費水平明顯低于同期殼牌、BP、雪佛龍等國際可比公司。
與此同時,海外投資業務積極帶動國內工程建設、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和物資裝備“走出去”。目前中國石油海外工程技術服務工作量的58%來自海外投資項目;累計帶動超過340億美元的國產裝備“走出去”,“中國制造”“中國標準”正加快進入非洲、中亞、中東和拉美等地區的資源國。
科技領航
競爭能力顯著提升
多年來,中國石油通過推動科技創新,持續加強國內先進適用技術在海外的推廣應用,以及重點技術的自主攻關和成果轉化,創新集成了涵蓋地質勘探、油氣田開發和新項目評價等領域“十大”優勢技術系列。稠油開發技術、二次開發技術已廣泛應用到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蘇丹、南蘇丹等國家和地區,使所屬油田實現了多年持續穩定生產;近年來,深水超深水勘探技術、大型碳酸鹽巖油藏注水開發技術、鉆完井工廠化作業技術等重點科技項目已逐步攻克,巴西、伊拉克、澳大利亞等一批新業務領域正步入常態化發展。
科技創新不斷促進海外勘探開發業務發展,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在國際化進程中累計探明3個十億噸級、4個五億噸級、4個億噸級、3個5000萬噸級地質儲量的油氣田;貫徹效益開發理念,努力實現了老油田硬穩定、新油田大發展,油氣權益產量逐年增長,“十一五”以來年均增長12%以上。新項目開發在國際熱點市場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實現阿布扎比陸上、海上項目交割,在資源豐富的高端市場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在巴西鹽下第三輪招標中成功獲取佩羅巴區塊20%權益,為提升海外優質深水勘探資產比重、不斷夯實發展后勁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化管理
運營模式不斷完善
隨著多年來“走出去”步履的延伸,中國石油海外業務學習借鑒國際油氣合作規則,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努力探索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專業化的“立足本地+法人治理+中方管理”投資與運營管理模式。這一模式的內容主要體現為,遵守資源國法律,尊重當地宗教與文化,積極實行本地化策略;按照合同模式、國際規則進行國際化管理,高效發揮合資公司股東會、聯合作業委員會等治理機構的作用;組建地區公司、國別公司等中方機構,加強中方內部黨建、人事、安保后勤等事務管理,對項目公司提供支持與服務。
近年來,中國石油經過公司制改制,積極發揮股東會作用,對海外項目實施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明晰“集團公司—海外油氣業務專業公司—海外項目公司”三級管理體制下各層級功能定位;進一步高效發揮哈薩克斯坦、尼羅河等地區公司集中協調和靠前服務優勢;加快建設海外專家中心、技術支持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共享服務中心等,形成業務線、職能線、區域線和支持線四位一體管控體系;建立了覆蓋海外項目投資建議、可行性論證、投資決策、過程管控、資產處置優化等關鍵環節的全程控制和監督機制,以及海外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保證了項目的規范健康運作。
秉承“三共”
能源合作深化“五通”
順應“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近年來,中國石油鞏固和擴大先發優勢,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標,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原則,積極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能源支點,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在中巴經濟走廊、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沙特“2030愿景”等對接戰略中,能源均扮演著核心或重要角色,促進了中國與各國政治互信,拓寬了經濟外交空間。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石油人自覺以友誼傳遞與文化融合為使命,弘揚石油精神,踐行“愛國奉獻、溫暖關愛、和諧融合、合作共贏、人本安全”的企業文化,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切實造福各國人民,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社區民眾的高度贊譽,多個項目被稱為“合作典范”,在各資源國成功塑造新時期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持續提升中國石油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已經成為中國石油海外核心油氣合作區,成為跨國油氣戰略通道的資源保障區和優勢產能合作的主要市場。隨著“一帶一路”構想藍圖的徐徐展開,中國石油海外業務將進一步攜手合作各方,共同書寫合作共贏的壯美新篇章。
數字
【88個】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海外業務已在32個國家管理運作著88個油氣項目,已建成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個油氣合作區。
【1.75億噸】
2017年,中國石油海外原油年生產能力已達1.45億噸、天然氣年生產能力380億立方米,產能規模1.75億噸油當量。
【1.65萬公里】
中國石油在海外油氣管道總長度已達1.65萬公里,年輸油能力1.04億噸、輸氣能力674億立方米。承擔投資并建設的,橫跨我國西北、東北、西南和東部海上的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基本形成。
【1270多支】
中國石油通過海外投資,積極帶動國內工程建設、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和物資裝備“走出去”。目前海外已有1270多支工程技術服務作業隊伍,其工作量58%來自海外投資項目,已累計實現收入1200億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