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回溯金融業的發展,總體是朝著解決「金融之普」和「金融之惠」方向發展的,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創新、禁錮、突破和發展的跌宕起伏,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失衡”的問題。普惠金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金融業的初心應該歸回至為人們美好生活提供服務。 ——消費金融
前不久,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座談會再次提到對重點消費、新市民和有效投資的金融服務,及時在信貸資源配置、內部考核、轉移定價等方面出臺配套措施。
“新市民”作為2022年一大熱議話題,特別是在加強金融服務“新市民”的政策傾斜下,「金融有效服務新市民」的意識開始不斷刻畫在金融機構發展的核心目標中,這也意味著“新市民”群體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長期普惠金融問題。
從新市民群體畫像來看,主要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3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目前約有3億人。
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新市民都面臨著安居樂業、就業創業、租房買房、孩子上學、老人養老這些需求,都是非常實實在在的需求。
由于新市民在城鎮居住時間較短,扎根城鎮需要一個過程。過程中金融服務的傾斜對新市民扎根城市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而通過一定的金融政策支持,這類群體的消費與投資所帶動的內需是長期有效的。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這3億新市民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金融需求旺盛的重要客群。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的關鍵是要讓新市民能夠在城鎮產生「長期行為」,除了所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外,實際上還需要在社交、生活和消費等多維度建立價值關聯?!睒I內人士如是說到。
這種多維度價值關聯的建立,需要金融服務創新與“新市民”群體需求相匹配。實際上,新市民也是廣義的“三農”延伸服務的一部分,而當前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早已開始從「生存需求」轉向「發展需求」。因此,普惠金融的發展,在金融機構加強服務新市民過程中不斷被拉開新帷幕。
《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下發后,不少消費金融機構紛紛在服務新市民金融需求方面再下功夫。
為什么是消費金融機構?
一方面,消費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相關消費行業支持政策有望持續出臺,也將創造更多消費信貸需求。從數據來看,消費金融行業在過去五年中保持著規模高速增長,同時用戶數也保持增長?!吨袊M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1》,截至2020年年末,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首次突破5000億元,達5246.49億元,同比增長5.18%;貸款余額4927.8億元,同比增長4.34%;累計服務客戶16339.47萬人(為各家機構數據加總,并未剔除重復情形),同比增長28.37%。
另一方面,2021年11月發布的《2021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主題調研報告》中顯示,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消費金融用戶在50%以上,24歲至35歲之間的用戶合計在70%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消費金融的用戶群體和“新市民”有很高的重合性。
不容忽視的是,新市民受缺少抵押物、信用難以識別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新市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還有待提高,相關產品和服務也需要進一步改善。以信貸為例,小額、短期的周轉性需求極為普遍,相比額度和利率,實際他們更在意貸款的便捷性、靈活性等等。
中原消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適應“新市民”需求的金融服務方式,開發出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產品,才能更好地將普惠金融服務落到實處,促進社會經濟和諧可持續發展。在信貸支持方面,應堅持積極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便利度,這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具有重大意義。
馬上消費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提出,金融機構在具體實踐中,數字技術以知識賦能“新市民”工作與生活的同時,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獲取客戶的成本。將金融服務嵌入“新市民”的工作生活中,提升客戶黏性的同時,可以借助與客戶互動信息更好的進行風控?;谙M金融生態體系逐漸拓展普惠金融服務領域,形成集“新市民”工作與生活消費為一體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使金融“活水”精準服務“新市民”。
針對服務新市民“難點”問題,各消金機構從行為上做出了積極響應。
招聯消金旨在能夠通過技術化、數字化的手段,真正的做到純線上、無抵押、更快捷的服務宗旨,有效的為“新市民”解決消費和資金難點。
興業消金針對新市民客群金融需求,結合業務實際專門制定《關于服務“新市民”金融需求的行動方案》,聚焦“家庭消費貸”“興才計劃”“立業計劃”三大產品體系,為新市民提供便捷、易得的金融支持,滿足新市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金融需求。
馬上消費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把普惠金融納入ESG規劃中,聚焦二三線城市等區域的普惠客群,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風控、智能獲客、智能營銷、智能客服等數字科技工具,以0物理網點的線上服務方式,使消費金融服務觸達新市民。
中原消金則通過延伸服務觸角,創新業務模式,提高技術水平和風控效率,多維度數據挖掘、服務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人群,從而有效解決“新市民”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消費金融更好惠及民生。中原消費包含兩大產品體系,其一是主打線上小額借貸的中原消費金融APP,其二是主打線下大額的柚卡APP。兩者產品針對“新市民”群體,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可以快速識別目標客戶,有針對性地為“新市民”提供更高額度,和更加便捷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消金除了金融服務外,針對“新市民”的特點與金融需求,考慮到“新市民”群體金融知識相對較為缺乏,抗風險能力相對薄弱,為了避免他們償還能力不足而陷入財務陷阱和受到不法分子的詐騙傷害,中原消金持續開展多渠道普及金融知識,提升“新市民”的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
隨著對“新市民業務”向更深處邁進,中原消費勢必將堅持立足自身新發展戰略,更扎實的貫徹金融服務促進共同富裕的理念,更好的“達人成己,幫扶時代”。
可以看到,服務新市民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僅僅局限于產品的創新與服務,還在于意識的培養與風險的把控等等。真正服務好“新市民”需要從多維度、全方位豎起“保護傘”。相信在各消費金融機構在具備“長期主義”服務精神下,不斷拓深新市民服務范圍。
“新市民”進一步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政策的傾斜、金融機構全面發力,以及新市民自身金融意識的改進等等,于金融業發展而言,是一次的“普”與“惠”平衡發展的新實踐,于新市民自身發展而言更進一步走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