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行至過半,回顧疫情發生以來的這半年,金融科技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線上業務體現出明顯優勢,小微企業和廣大用戶更加認同無接觸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進一步加速。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線上展業仍在繼續。而需要關注的是,今后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金融科技?科技在賦能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新技術是否真正有了能夠落地的方案?如何做到安全高效運轉?這些已成為當下乃至未來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需要深入思考并實踐的問題。在疫情加大社交疏離的情況下,金融科技體現出了強大優勢。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科技公司,抑或是傳統實體企業都在加碼數字化轉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行業未來的變革方向。比如,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步伐越邁越快。據上市銀行年報公開信息,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2019年的科技投入占本行業的營業收入均超過2%,工農中建四大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均超過百億元。而金融科技公司也愈發突出科技屬性,從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的系列動作中也可管窺其對數字技術的重視程度,行業數字化升級已是大勢所趨。面對撲面而來的數字化轉型浪潮,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提醒道,數字化轉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信息化,它要以業務為核心,以業務的流程再造和優化及管理能力提升作為基準和基礎,在基礎之上加上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賦能,實現產業的生產方式,包括一些營銷、服務方式根本性的變革。因此,這一輪數字化轉型是以業務驅動,不僅僅單純是數字驅動,轉型需要一定的前期成本。比如上云、大數據或者對傳統的方式進行改造和一體化的成本和資金的支持,事實上,有部分企業也因為能力不足在短期內尚不能完成轉型。這為更多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賦能行業發展的風口。編者了解到,陸金所控股日前對外明確了“金融科技公司”戰略定位,其中就強調了“賦能平臺”功能,將輸出技術,以2F2B賦能中小金融機構,幫助其分享科技發展紅利,提高服務效率和效能。電融數科積極和中小銀行機構開展合作,輸出金融科技幫助中小銀行實現小微業務數字化、線上化轉型發展。電融數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電融數科已累計與50余家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截至2020年6月份累計幫助金融機構服務小微客戶超過20萬戶。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我們需要的金融科技仍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使命和目標。上海某金融科技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編者,作為金融科技公司,我們期望用科技手段賦能其他中小金融機構,提升中小金融機構服務經營客戶和風險防范能力,在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同時,幫助中小微企業更高效快捷地獲得融資支持,這歸根結底也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在科技賦能的過程中,能否高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服務實體產業的優勢,應成為科技公司和企業合作需要深入思考的關鍵點。當下,金融科技有望與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實現深度融合。隨著新型基礎設施(以下簡稱“新基建”)發展風口來臨,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和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也將成為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著力點。中企云鏈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姜勇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存在的意義絕不僅限于將核心企業產業鏈、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小微企業等各方的數據搬到線上,而是基于已經足夠成熟的技術手段,通過建立數據的互聯互通,將數字數據轉化為可變現、高附加值的資產,驅動產業融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具體應用方面,以金融行業為例,已有金融科技公司為支持金融機構新基建推出了相應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隨著金融機構對數據資產化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大數據中臺建設已成為金融機構新基建的核心內容之一。數字化轉型意味著金融業務和產品要不斷創新,而金融科技的創新往往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如何確保數據安全是深入應用金融科技的前提。業內人士表示,在算法安全方面,由于數字金融服務越來越依賴智能算法,這些智能算法輸入輸出間存在著很復雜的變化和連接,中間的決策分析過程是不可見的,就形成了一種“黑箱”,導致算法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所以在這方面需引起高度重視。此外,個人金融信息和個人隱私保護是發展金融科技的底線,如何利用技術發展數據加密、建立可信的執行環境等也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在渠道方面,由于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金融機構通過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開展金融業務更為普遍。但是網絡渠道的安全及業務連續性風險都不容忽視。中國人民銀行已開始對提供金融服務的APP開展了檢測認證和備案管理。6月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向社會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經測評后備案的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名單包括33家機構的一共73款客戶端軟件。7月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再公示48款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擬備案名單。在依法合規、確保安全及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前提下,推動金融科技風險監控機制持續完善,可以更好適應金融科技風險復雜多變、產品日新月異的形勢,實現金融科技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的更優平衡。